在漫山葱郁的绿野中,风吹日晒让丛东日皮肤黝黑,笑起来是新农人特有的坦率与淳朴,这位80后还是毕业于香港理工大学酒店管理专业的硕士研究生。
香港理工大学酒店管理专业在全球名列前茅,手握这份“金招牌”,丛东日原可以在知名酒店任职,为何却选择回家种地?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“因为热爱,因为责任。”这是丛东日的回答。
“在校期间,我跟随澳大利亚导师研究过观光农业课题,考察过国内外多处农场,我十分喜欢农场的氛围,希望通过自己努力为国人提供健康、安全的农产品,于是决定回家乡烟台从事生态农业。”丛东日回忆道。
就这样,2012年,丛东日抛掉名校光环,从香港返回,毅然扎进烟台山沟,操起锄头成了一名新型职业农民。
然而,作为一个“门外汉”,在哪儿发展、怎样发展生态农业,这些都是丛东日需要解决的难题。
“目前,我在牟平区龙泉镇东汤村包下300亩土地,主要以樱桃、桃子等水果种植为主,在牟平区武宁镇严家庄开辟了100亩试验田,尝试用新模式种植红薯,在栖霞以合作社方式种植100多亩苹果。”丛东日说,“今年,守拙农业主要的精力放在红薯试验田上。”
丛东日认为,发展生态农业除了保证绿色无污染外,还要实现高效优质,而这需要在种植等各个环节协同发力。以红薯种植为例,丛东日从种苗的选择开始便与众不同。“我们选择种植日本的玛莎莉品种,糖度高、香味好。”丛东日说。
在种植模式方面,守拙农业一改常规单垄单行的模式,改为大垄,一垄种植两行。“这样种植一方面可以提高产量,一方面可以控制红薯个头大小,从而实现高产出率。”丛东日说。
“我们全部使用有机肥,可以保障红薯的品质和产量。”丛东日说,“只用生物农药,保障农产品零化学残留。红薯最大的危害是一种名叫蛴螬的地下害虫,但白僵菌能消灭虫子,同时对人又很安全。我们还改变了红薯苗的插苗方式,变斜插为平插,有利于提产。”
丛东日对这100亩红薯试验田满怀信心,他为记者算了一笔“致富”账。“常规种植红薯一般亩产3000斤,每斤价格1元,而这种新模式可实现亩产10000斤,每斤价格1.2元,实现利润翻倍没问题,我希望试验成功后可以推广给更多农民。”丛东日十分憧憬。
助农路上,丛东日执着于农机开发。“目前的农机在种植红薯时可实现旋耕、起垄、铺地灌管、覆膜、插苗、浇水一次性完成,但这台设备需要6个人操作,我们希望用成本较低的方式实现人力减少。”丛东日说,“我们在现有设备基础上,尝试结合自动驾驶、物联网等技术进行升级改造,最终实现1人操作这台机器,如今技术方案已经成形,相关专利正在申请,设备投入使用后,可极大提升红薯种植、采收等环节的工作效率和质量,填补部分环节作业机械空白。”
“今年我们将进一步检验、细化和提升红薯种植作业流程,建设红薯高温愈合库、保鲜库,对保鲜技术进行实际检验,预计可实现鲜薯储存10个月,加工产品全年不间断供应。”丛东日说,“计划明年将红薯种植规模扩大至5000亩,带动至少200户农户种植红薯10000亩,实现总产值1.5亿元,尽自己所能,助力乡村振兴,为烟台冲刺万亿城市添砖加瓦。”
2022年,丛东日当选为市政协委员,他肩上又增添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。在立足本职工作的同时,始终把履职尽责、参政议政作为己任,他深入调查研究,总结实践经验,聚焦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积极建言献策。丛东日十分关注党支部领办合作社,并建议创新组织模式,推动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创新发展。“建议成立全市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联合社,放大规模效应,非农社区成立消费合作社,产销对接,推进联合社经济内循环,实行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内的生产责任制,提高社员生产积极性。” 丛东日说。
丛东日还提出“关于成立烟台农业协会、全面惠及广大农民、助力乡村振兴”的提案,他建议,农业协会在发展创建初期可先承担市场需求及种植规模统计预警、农资供应商黑白名单发布、新型农业技术普及推广、推动“社区支持农业”模式等四方面职责,循序渐进助推农业高质量发展。因积极履职,丛东日荣获2022年度市政协“四好委员”标兵称号。
“作为一名农业系统政协委员,既要走到群众当中去,听民声、知民意,做好广大农民的‘代言人’,又要在行业里树立起标杆,以新农人带动新农业发展,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大道上加速奔跑。”丛东日说。
YMG全媒体记者 王瑶 摄影报道
关键词: